課程背景
依據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的定義,精益管理是從管理的角度運用精益管理工具消除業務流程中的非增值環節,規范和優化業務流程,從而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智能制造是將先進制造技術和數字化、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融入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從技術角度提高流程中增值環節的效率和質量。
業務流程是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融合的共同平臺,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分別從管理和技術的角度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流程質量、效率和成本等績效指標,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精益管理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智能制造的基礎是數據和業務流程,精益管理通過構建合適的生產組織方式及規范的流程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基于精益的智能工廠定義是以精益思想為指導,將先進制造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管理技術融合到制造業務流程中,形成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為載體,以關鍵制造和管理環節的智能化為核心,以提高QCD(即質量(Quality)、成本(Cost)及交貨期(Delivery)績效為目標的新型生產方式。
課程收益
1. 了解新型精益體系及精益管理的新特征
2. 掌握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
3. 掌握精益體系的演進與變革
4.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原則(“三化融合”)、平臺化一體化架構、智能制造實施方法論、卓越制造標準體系
5.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下的智能工廠:智能化、流程化、信息化、數字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解+案例分析+視頻分享+課堂練習+實戰演練+小組研討+互動答疑
學習對象
1. 制造企業總經理、廠長、生產/運營經理、精益經理生產經理、計劃經理、維護經理、倉庫與物流經理等。
2. 企業主管智能制造建設和推進的CIO、IT經理,主管業務改進、IT 規劃等相關部門的部門經理。
3. 企業主管數字化轉型建設和推進的企業信息化負責人、研發負責人、研發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主管/工程師等。
4. 負責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規劃的企業高管、項目總監及生產線規劃、設計、引入、改造工作的生產經理、設備經理、工程經理、IE經理;參與智能產線項目落地實施的項目經理和技術骨干。
5. 院校智能制造、數字化、自動化、軟件等專業學生、老師。
時間安排 1天(8小時)
課程大綱
一、引言:智能工廠-精益之基
1. 分析: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需求無疑給自動化和信息化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系統的規劃設計
2. 如何滿足精益不斷擴展和深化改進的需求?
3. 如何能夠支撐并滿足不同精益層級的業務需求?
二、新型精益體系解讀
1. 制造業演進路線
2. 精益體系的演進與變革
3. 精益管理的新特征
4. 精益體系的遞進層次
三、型精益體系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1.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原則:“三化融合”
2.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支撐體系:平臺化一體化架構
3.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實施方法:智能制造實施方法論
4. 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評價機制:卓越制造標準體系
5. 研討:企業為何要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智能制造
四、M公司如何構建新型精益體系的智能制造
1. M公司新型精益體系的智能制造規劃
2. 產品族分析-產品設計與制造數字化融合
3. 智能線體節拍設計-ECRS
4. 智能產線和工位設計智能
5. 智能供應鏈計劃體系設計-供采制數字化融合
6. 智能物流設計
7. 精益制造標準作業-制造端到端拉通
8. 精益運營過程及監控
9. 異常響應機制設計
10.評價和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