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中小企業倉儲物流管理的好壞對公司的影響有多大?為什么倉庫的利用率低?倉儲條件有限、進出庫手續不規范、ERP數據不準、帳物不符、勞動力緊缺、人員不穩定、作業效率不高和物流管理處于被動地位。本課程從實戰的角度,結合先進的工廠物流管理理念、眾多企業的成功經驗以及講師在企業倉儲物流方面多年的經驗體會(減少二次的搬運,分包裝,擺放,防護,停頓,齊套,配送等等,把庫房搬到廠房里或把庫房消滅在廠房中),教授如何管理物流倉儲部門,提高倉庫運營效率、提升部門績效以及物流倉儲部門在公司的影響。
課程時間: 2天,6小時/天
學員人數: 小于30人最佳
課程對象:
倉儲管理、材料計劃管理、庫存計劃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生產計劃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師。配送、在線物料管理及物控、IE、財務
課程風格:
“60/40”時間原則(學員40%,講師60%)、小組討論/發表、結合本公司的習作、案例分析(翔實事例和大量現場現物)、情景仿真、自帶企業數據現場診斷和實作游戲分享、學員與學員、講師互動相輔而成、100%個性化學習樂趣.不是純粹填鴨灌輸,也不是研究客觀案例.而是讓學員體驗執行過程,關注現實事例. 面對面向老師提出公司問題,老師需要提成解決問題措施/方案。請同學先在公司開會收集問題。帶問題來,帶方案走
課程收益:
1、建立先進倉儲管理的新觀念 ,如何降低倉儲、庫存和物流總成本?
2、提高物料揀貨效率,實行高效物料配送。倉儲團隊建設及KPI考核
3、提高倉儲信息化管理效率,包括WMS、條形碼、RFID、電子標簽提高物流倉儲的電子化水平
4、如何進行倉先進儲規范,包括物資入庫驗收、物料標識與目視化、批次管理、先進先出、盤點、揀貨、出庫規范操作;
5、庫存周轉率提高。提升倉儲利用率至75%。倉庫“帳、卡、物一致準確率99%”,物料配送準確率100%”
課程大綱:
第一講:倉庫職能管理
1、傳統倉庫與現代倉庫管理六大區別
2、物料倉庫五大功能
倉儲、配送與現場物料現場管理
3、現代倉庫架構職能和人員設置
倉儲物流崗位設置傳統倉庫與現代倉庫管理區別
4、貨倉九大操作系統
5、現代倉庫物流功能管理流程六方面
6、倉庫管理業務流程實物圖分析-
蒂森克虜伯收貨作業的流程---RFID
確保物料快速驗收
物料到貨交接、驗收差錯的預防與責任追溯
贈送:雷老師現場輔導某公司物流倉儲流程視頻
7、物資出入庫控制---物資入庫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RF實時技術(無線局域網絡)
SAP系統103模塊入庫業務操作規范流程----采購計劃人員接口
物資驗收入庫控制---SAP系統105模塊接口
案例分析:日立出庫規范程序
收貨入庫的KPI指標考核
8、信息處理系統和技術應用
WMS、條碼掃描、射頻及其它輔助的技術設備應用
什么是RF實時技術(無線局域網絡)?
案例分析研討會:蘇州快速電梯入庫業務操作規范流程
第二講:倉儲配送管理控制構圖/流程―――第三利潤源泉
1、供應商配送交貨和內部準時精益物流配送思想
1.1減少二次的搬運,分包裝,擺放,防護,停頓,齊套,配送等等
1.2把庫房搬到廠房里或把庫房消滅在廠房中
2、小批量/多品種/周期短/變化大產品物流管理三大功能轉化
3、現代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和組織架構設置案例研討
現代物流倉儲組織架構設置案例研討
4、物流對銷售需求快速反應能力六個執行流程
倉儲及時配送總體方案控制流程實例分析
越庫作業(Cross Docking)與遠程配送(DC Bypass)兩種做法
收貨/放置/儲存/訂單處理/揀貨/分類合并/包裝/發運實例展示
5、產品配送的運作四種程序
5.1計劃節拍配送運作
5.2廣告牌配送運作
5.3語音系統配送方式---
5.4按燈配送運作
5.5電子標簽廣告牌配送運作--RF實時技術(無線局域網絡)
第三講:倉儲管理控制鏈管理
1、物料倉儲五大功能
2、儲運部門存貨分類架構
3、貨倉九大操作系統
4、現代倉儲物流功能管理流程六方面
5、倉儲管理業務流程實物圖分析
6、物料入庫控制
物料接運與交接規范操作
物料接運與交接帳物一致問題防范
第四講:物料/儲存/保管/收發
1、貨倉管布局規劃管理九規則
2、貨倉內部規劃圖
如何發揮倉儲提高庫位利用率
物料/倉庫利用率與存貨周轉率的評價
倉儲存貨周轉率控制實例分析
3、常規物料四種堆放方法
4、儲存五大策略和其明細方法/優點/缺點
定位儲放/隨機儲放/分類儲放/分類隨機儲放/共享儲放
按儲存五大策略儲放明細實物系列圖片分享
5、倉庫的保管八細則
6、倉庫場所之布置九要訣---
7、儲存安全十項事項(變壞或引致變壞因素)
8、出庫規范程序實例分析
退料與補料規范操作
9、存貨控制記錄---帳/物/卡(條形碼)/證相符程序文件案例
10、物料儲存有效期控制
11、呆料/殘料/廢料/舊料處理
尾聲:當頭棒喝—捅破窗紙
1、學習/興奮兩天,回到公司后結合公司實際情況
2、通過學員成果發表--體會分享/經驗回顧/講師點評
3、實踐/活用所學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