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從兵家思想角度解釋作為現代企業的華為公司的管理方法,從而揭示華為管理的特殊意義及其強大戰斗力的成因?;凇秾O子兵法》等軍事理論,本課程詳細揭示了華為在戰略、研發、營銷、人力資源、組織、干部管理、企業文化、危機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軍事化特征,從而展現了商業戰場中一支優秀隊伍的典范。
【課程意義】
當前企業管理已成為復雜的工程,從人力資源到財務管理、從研發生產到營銷交付,需要有一種統一的思想貫徹其中。而另一方面,古代先賢們的哲學思想如何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理解這一點有利于更好的運用這些國學精華。本課程對《孫子兵法》等中外軍事理論與華為的管理方法及任正非經營思想進行了對比研究,揭示了華為在管理的各個方面具有的軍事化特征——不是表面上的拼搏精神,而是背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營思想、“上兵伐謀”的戰略意識、“奇正相生”的組織形態,“先勝而后求戰”的項目運作、“水無常勢、兵無常形”的戰術創造……
因此,本課程是古代兵家哲學與華為管理之道的結合,旨在幫助學員:
· 用兵家哲學思想系統性地理解華為的管理方法及其特殊性;
· 從軍隊與華為的組織與行動共性中理解企業戰斗力和智慧的來源
· 從實戰角度理解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戰略、組織僵化、非系統化管理的危害及根源
· 打開國學經典與現實實踐的結合應用之法(華為參觀考察)
【課程對象】
· 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 高校及管理學研究機構
【課程大綱】
第一篇 商界兵法
對華為兵法總體思想的綜述,說明為何不是所有的管理方法都算得上兵法、為何兵法理論可以在商業上持續應用、華為與一般企業在體制上有何根本性差別以及學習華為的建議。
第二篇 成事在“謀”不在“天”
介紹華為戰略管理的思想和原理。兵家思想講究“上兵伐謀”、“先勝而后求戰”,這些就是華為為什么重視戰略的原因。此外,這部分還講解華為戰略管理中需求管理、組織運作等方法以及體現的軍事特征。
第三篇 長勝之師
介紹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的總體特征和要求,包括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崗位和績效考核、集體協作、創新文化和能力培養等,并體現華為在這方面的軍事化標準和要求。
第四篇 先勝而后求戰
闡述華為經營的核心問題。首先闡述企業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身的各方面問題,由此展開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通用的辦法。這個辦法的核心是華為向IBM學得的IPD,并闡述這個方法不是僅僅應用于研發,從而指出當前學習華為的普遍誤區。
第五篇 打贏一場人民戰爭
闡述華為的員工素質管理和基層協作問題,包括如何從績效管理驅動員工的狼性,使得員工勇于擔當而不因循守舊,自我驅動地努力工作,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工作作風、大型推行項目的組織運作以及基層戰術養成。同樣的,這部分內容也與軍事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對比。
第六篇 組織與指揮
介紹華為的組織與指揮體系以及與軍事組織指揮的關系,說明華為組織血性的成因、獨特的雙向指揮體系、組織設計的“八卦”原理以及從班長的戰爭到少將連長的實戰指揮方法。
第七篇 卒之可擊,勝之半也
介紹華為對與員工的關愛與管理,包括退休制度、辦公環境、后勤支持、華為大學的特殊培養方法以及自發的紀律形成。從這些細節上也能反映華為的軍事管理思想。
第八篇 干部管理
介紹華為獨特的、突破性的面向實戰的干部選拔素質模型及選法原則,以及扎實的干部繼任者計劃,說明華為管理層的管理方法及特色。
第九篇 知識就是力量
介紹華為的知識管理體系和方法,包括華為對人才知識體系的要求以及防止僵化學習的任正非七個反對,并用實例講解華為各領域知識管理的應用和收益。
第十篇 戰術管理
戰術的“術”本意為捷徑,但從企業整體來講,戰術要有邊界,要有堅持原則下的妥協,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原動力,要有能進能退的全方位管理。
第十一篇 天有風云
講解華為的危機管理,包括華為危機五論以及應對各種危機的處置方法。此外,也對華為的紅藍軍對抗演練機制給予介紹。
第十二篇 信息安全
介紹華為防范商業間諜以及知識產權流失而建立的信息安全體系,說明信息安全的深刻意義,以及對內防范的各種舉措和防止外部入侵信息安全的各種技術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