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期(雅思貝斯語),在我國春秋時期,大約與孔子同時,出現了一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偉人——老子。
1、老子其人其事
2、《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
通行本——三國魏王弼注本
帛書本——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發現
二、《老子》(也叫《道德經》)——整個道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
1、歷代名家論《老子》(《道德經》)
2、《老子》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
“道”的本義是路,《說文》:“一達謂之道。”引申為法則、規律。老子提出了萬物本原的“道”。——文明史上的重要發展,人類認識和思維的進步。
三、《老子》(《道德經》)的思想價值
1、主要是為君主設計的“君人南面之術”(見班固《漢書·藝文志》)
中國歷史文化中,有“內用黃老,外用儒術”之說的歷史根據。人們用儒道互補概括國學。其管理思想的價值。
2、老子說“無為”,實際是“為”的大智慧,其對人類、人生、社會有深之關切!
兩千多年前老子之深思浩嘆,亦兩千多年后今人之所關切!(如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不可知力量的畏懼與求索之心、自然之難馭、對現代人無限制擴張自我的提醒)
3、《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一個重要特征是對生命的重視
重生的老子,他認為,只有重視生命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四、老子站在更高處看人寰,深入更深處看萬事萬物
1、老子使中華文化增加了維度、廣度,也增加了深度。奧妙玄通。
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老子卻能看到事物的里面。
2、老子使中華文化的認識增加了韌性。
能進能退、能屈能伸、能處順境,也能處逆境,恢廓有容,可大可久
3、老子的辯證思維大智慧
“有無相生,難易相形……”
“禍福相倚,柔弱強剛強。”
4、“道”的多重含義,“德”的應用意義
五、老子對“人”的認識與智慧
“我有三寶……”
“知止”、“不盈”、“去甚、去奢、去泰”
六、《老子》(《道德經》)的歷史與現代意義
1、中國歷史發展中的《老子》
孔子與老子、漢初“黃老之治”、三國魏晉的《老子》、唐代《老子》……
2、《老子》與中國哲學乃至中國文化
3、《老子》與中國文學藝術
4、《老子》與中國企業管理
5、《老子》與太極拳和中國養生思想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