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國企改革后,從大型央企到地方國企,從北京上海到廣州深圳,國有企業正經歷著實現混合所有制、完善治理結構、健全企業制度、促進產融結合、市場化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改革等系列深刻的變革。
本課程引導國有企業系統思考如何通過機制和體制優化,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以戰略實現為牽引,以管控轉型為依托,以企業信息化和組織架構調整為切入點,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經營決策高效的新型企業。
學員適合對象
國有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
課程收益
● 幫助國有企業管理者在新時代、新常態以及新一輪的國企改革背景下,轉變觀念,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以適應更開放、更市場化的競爭環境。
●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幫助國有企業深度思考和掌握深化國企改革中人力資源、系統運營、組織架構轉型策略和變革管理方法。
● 本課程不僅“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幫助國有企業建立解決問題所需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工具。
課程內容大綱
一、國企改革是改人:一是所有制,二是制度創新
你是什么樣的員工:顯性稀缺還是隱性稀缺;
國企為什么要改革:迫在眉睫:政策紅利已經過去,市場經濟中的國企在改革的深水區;
外部環境對國內經濟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及其主要判斷:
金融危機;貿易戰;中美沖突:CPI,PPI,PMI,M1,M2。
結論:經濟在底線徘徊,內循環靠制度創新。
二、制度創新關鍵是給組織賦能
互聯網時代組織賦能的三種類型:試驗型(完全平臺);混合型(雙(多)平臺);孵化器型;
淘寶、滴滴、韓都衣舍;
阿里巴巴,美的;
海爾等,阿米巴模式。
組織的扁平化和層級化;
直線職能式;
事業部制式;
項目的組織形式:弱弱矩陣,弱矩陣,平衡矩陣,強矩陣,強強矩陣;
組織賦能的總結。
三、制度創新在于組織給員工賦能
員工權利與責任和責任感
何為責任感: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可干事,干成事;
盡責任的苦與樂,梁啟超;
員工責任擔當的及其意愿:對你負責的事情完全承擔責任,包括失敗;
愿意擔當來自于你的態度;
正確的態度與責任擔當的關系;
動機的強弱決定了對責任的態度;
勇于擔當的好處:敬業精神、職業精神、職人精神;
組織在員工擔當方面能提供什么:公平;有溫度的管理;企業文化;
勇于擔當的“借口”:目標不現實;確有困難;替代方案;
擔當中的領導與領導力。
四、企業制度創新之實操方法:全面實施目標管理
目標的分解:工作包,獨立指標和關聯指標—KPI
關聯指標之責任矩陣;時間管理之橫道圖;
適度目標及其確定方法;
關于制定的“普適”原則;
全體基層員工之“科學培訓”;
消滅豬一樣的隊友,使員工技能達到均衡。
五、制定創新靠現代科技:改進流程與企業信息化建設
國企改革從崗位入手;
改進工作流程成為關鍵問題;
企業通用的盈利模式;
信息化是改進企業流程的最大“利器”;
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構建;
企業信息化的技術支撐;
B2B,B2C ,C2C,C2B ,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
云計算、霧計算、邊緣計算;
信息物理系統:智能物體,連接:WIFI,藍牙,傳感器;
大數據的特點;
務聯網的構成;
2025中國制造內涵與沖突。
六、員工的選人
1、選人的素質問題:智商與情商的考察測評;
2、選人的性格與職業匹配問題,MBTI職業性格測試工具;
3、職業錨問題:能力與任務的匹配:經典職業錨測評;
4、崗位素質模型問題:銷售人員崗位素質模型測評;
5、選人的執行力的問題:能力、動機、態度。
七、企業用人
1、先兒子后女婿;
2、圈內用德,圈外用才;
3、管理者技能;
4、管理者角色;
5、企業員工的的執行力塑造:執行力模型;
6、有效激勵:需求的層次:物質、精神、目標;
7、激勵的雙因素;
8、激勵的實踐問題;
9、激勵的重要制度設計。
八、育人問題
1、對一般員工:科學培訓,模板化管理;
2、對中層員工,管理技能、專業技能培養;
3、對高層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培養接班人;
九、企業留人
1、什么東西留人:行業的平均工資率問題;
2、什么東西留人:職業通道問題,如何打破中層的天花板;
3、什么東西留人:感情問題:企業文化的氛圍。
4、企業組織架構設計與企業留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