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文:清華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國學《易經》資深大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總裁學員俱樂部理事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友會北京分會副會長;曾任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對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外事辦公室主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1978 ~ 1980)、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訪問學者(1986 ~ 1987)、香港大學訪問學者(1997 ~ 1999)。
新中國首批訪美52名學者之一,也是當時最年輕的一位。在當年那個52人的團隊里,崔國文是唯一沒有接受完整大學教育的人。他在1965年從上海考入清華大學,只上了一年課就遇到了“文革”,因此無法繼續他的大學生活。
主講課題:
講師經歷:
1965年從上海考入清華大學,只上了一年課就遇到了“文革”,因此無法繼續他的大學生活。
崔國文回到上海,在家中等待復課幾乎兩年。就在這兩年中,盡管“讀書無用”論流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他卻將大學的課程都自學了一遍,而且刻苦學習英語。回顧這段經歷,崔國文說:“當時就覺得知識是有用的,不能把時間白白耽誤。”“文革”后期,崔國文回到學校留校任教,由于自學充實了自己,他站到清華的講臺上,充滿了信心。不僅如此,知識還將崔國文推向了科研第一線。因為從事的是特種陶瓷材料研究,他于“文革”后期參加了研制新能源燈的工作,北京街頭的新一代路燈——高壓鈉燈在崔國文參加的小組中誕生,這種燈的核心部件——燈管就是特種陶瓷做成的。
豐富的學習經驗、生活經歷讓崔老師在國學易經領域有了更高層次的研究。如今他的《易經》國學智慧深受大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