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0日,工商管理(EMBA)總裁高級研修班第38期課程特邀蔡毅臣老師主講——國學智慧與領導力。蔡老師將傳統中華文化的精華抽絲剝繭,有機架構在現代領導力建設的理論體系之上,融思想精髓、學術體系、理論力量為一體,用國學要義之精神,助力企業發展,一同感悟智慧人生。

蔡毅臣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授
清華大學兩岸研究院研究員
北京大學黨政干部班特約授課老師
清華大學企業家研修班特約授課老師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法家思想應用研究專家
課堂上,蔡老師從深入了解領導力的內涵、挑戰現狀—識人用人、使眾人行—領導者制度化建設與權變思維、激勵人心—領導者如何有效的激勵下屬、領導的最高境界—培育優秀企業文化等五個方面結合典型案例做了深入淺出的講授,課程集合了我國歷史上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智慧,將國學精華與企業管理和領導力融為一體,整個講授過程氣氛活躍、掌聲雷動,問答、搶答、小測試等穿插,緊張、愉悅而又熱烈,每位學員深深融入其中。干貨滿滿,精彩紛呈,幽默生動,現場掌聲雷鳴,學員紛紛“點贊”!

滿滿一天的課程,讓企業家們重溫了歷史,開闊了眼界,收獲了知識,增長了智慧,基本掌握了如何用國學智慧領導企業發展的路子、方法和步驟,為企業健康發展泵入了新鮮血液。
“學必求其心得”,學員們相互之間還進行了交流與溝通,總結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作為一個知識轉化的過程,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樣一場收獲滿滿的EMBA核心課之中,現場學員們對此次活動表示了深度的支持與認可,愿與融商學院平臺同修同進,一起邁開學習的步伐,正如斯,“讓我們沉默中風雨同路,無聲處驚雷起航。”

11月9日-10日,實戰派管理、訓練課程導師馬媛帶來——高績效團隊管理與管理測評課程。讓我們一起回顧下精彩內容吧~
第一部分 管理變革與角色認知
解決管理一般問題的八個步驟:
1.通過數據了解問題發生的客觀原因
2.通過人了解問題發生的主觀原因
3.了解外部原因
4.方案(以上三個原因是為了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
5.溝通(方案下達之前需要跟重點員工提前溝通)
6.優化(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提出不斷優化)
7.考核獎懲(實施后進行)
8.總結和評估

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1.金領(全才)
2.1白領(專才)
2.2灰領(對內的全才)
3.藍領(匠才)
工匠精神
1)單能工
2)復能工
以上兩個做到極致就是專才
3)多能工
4.工匠員工
以上兩個做到極致就是全才

灰領做的角色:
1.領導者角色(要做兩件事:團隊士氣和管理導向)
2.管理者角色(要做兩件事:維護制度和培養接班人)
3.執行者角色(要做一件事:達成組織KPI)
職業發展在工作中想要培養一個匠才,重要的三個行為:表揚、批評、期待
表揚+批評=批評
表揚+期待=施壓
表揚+批評+期待=批評
表揚=表揚
表揚分為兩級:
一級表揚:表揚結果
二級表揚:表揚動作范圍和步驟
工作中要用二級表揚

管理干部的意識變革:
危機意識——考慮執行意識——要落實細節意識——做到位要創新意識——之后要內部變革——落實到績效
管理發展的變革:
1.職業化 是企業的拉力
叫隱形思維顯性化,能夠總結分享和復制
2.創新力(小魚圖) 是企業的推力
叫顯性思維結構化,重復突破和學習
3.發展力 是企業的核心動力
根據客戶發展需求持續創新與變革的能力
這三個決定組織績效不斷提升的底蘊和能力
目標到結果的四個核心
1.干什么(做對事,明目的),目標制定與分解
2.能不能干(選對人,配資源),人與資源分解
3.愿不愿意干(言必諾,守制度),動機與效率
4.怎么干(操作性),方法與流程
制度遵守火爐定律的五個特性:
預警性,及時性,公平性,分明性,必然性
這五個特性決定了遵守制度職業生涯的及時
第一部分管理總結:管理干部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經驗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最終產生的成果。
第二部分:團隊管理與績效模型
管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效代表有達成了結果和成果,解決意愿問題要參考以下六個答案
1.信息(明確目標要求+過程被評價)
2.資源(硬資源和軟資源)
3.激勵(榮譽體系+儀式化)
以上三個屬于技控,解決團隊管理中80%的小問題
屬于環境因素(外在的)占比約31%
4.知識(學習機會+職業規劃)
5.匹配度(意愿和特長)
6.動機(意愿和驅動力)
以上三個屬于人控,解決團隊管理中20%的大問題
屬于內在因素(受自己判斷影響的)占比約69%

管理學中的等式
績效=意愿*能力
意愿是愿不愿意干,能力是能不能干
意愿好是能力出問題了,能力出問題有三點
1.知識不足
2.訓練不夠
3.崗位職責標準不清晰
意意愿不想能力不想 出了什么問題,就是意愿問題,意愿問題不解決能力是解決不了的,此處上課時有講了案例
團隊管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服從:一元思維和服從思維
監督:管理者的監督式思維,處處監督
理想化:團隊實現1+1>2
單向性:對問題的單項看法,考慮問題只考慮個體沒考慮團體
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從管理維度來談。
管理分了兩個維度:
1.理事:樹目標,建流程,分職責,幫能力(不行就替換或淘汰)
2.管人:建威信,聚人心(軟資源),統一價值觀(為什么這么做),強溝通(定位)
威信建立的五個層級:
非權利威信(讓人愿意做):
1.典范權(影響力和號召力)
2.專家權(會,影響和輔導)
權利威信(面服心不服,未必有威信):
3.強制權
4.報酬權
5.合法權(任命)
第三部分:管理測評與維度分析
管理工具Q12(對于團隊管理的意義)
要求人(方向目標,界定成果;工作反饋,了解要求)
Q1:我清楚公司對我的要求———是核心檢測項
Q5:最近一個月內,主管曾向向我提及我的工作情況———檢測過程管控能力
調度人(有米之炊,后勤支持;高效高質,團隊環境)
Q2:我有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和設備———浮動檢測項
Q9:我周圍的同事們致力于高質量的工作———檢測團隊搭建過程中人員調動能力
激勵人(獲得認可,及時肯定;受到尊重,鼓勵傾聽)
Q4:最近七天內,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揚———檢測團隊激勵能力是否到位
Q7:我覺得我的意見收到重視
輔導人(清楚方向,規劃路徑;能力提升,獎優輔劣)
Q6:最近三個月內,公司主管鼓勵過我的發展——了解問題,檢測員工的穩定性,提升留存
Q11:過去六個月,主管和我談及工作方法
選擇人(工作匹配,因才適用;志同道合,團隊精神)
Q3:我每天都有機會做我最擅長的事——檢測匹配度
Q10:我在公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檢測員工的穩定性
培養人(責任培訓,使命鏈接;能力培養,長期發展):
Q8:我的工作對公司目標的達成很重要——讓員工覺得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Q12:過去一年中,我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培養員工的長期留存率
總結Q12的四個好處:
1.明確行為標準
2.知道短板在哪兒
3.找到問題原因及分析
4.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管理方法,解決方案
強意愿 弱意愿 零意愿 負弱意愿 負強意愿
員工意愿需求(思維邏輯)模型圖:
金字塔
1.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發展的的實現)
2.尊重的需要(自尊、承認、地位)
3.社交的需要(歸屬意識、友誼、愛情)
4.安全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護)
5.生理需要(衣食住)
以上不是一層一層實現的,當一個人能夠在最上你得到充分的滿足和回報時,他會忽略下面的要求;當一個人在上面得不到足夠的滿足的時候,他會在下半部分拼命的索取
第四部分:GROW模型與輔導激勵
談話的步驟
問事情———問相關人———問員工自己
GROW模型
1.明確目標
2.厘清現狀(問發生什么)
3.選擇方案(要員工自己說)你打算怎么辦呢,還有呢,還有呢,還有呢,你確定嗎?還有更好的方案嗎?
4.意愿行動(具體怎么做)
第五部分:自我認知與課程總結
解決工作中的十個管理方法
1.降低員工顧慮
2.防止員工推卸責任
3.尋找問題原因
4.尋找可能性方案
5.防止無效承諾
6.建立同里心
7.尋找可行性方案
8.估鼓勵行動
9.肅清員工工作障礙
10.督導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