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毅臣老師首先為大家梳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歷史。企業發展最初形成的叫人事管理,主要處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這是人力資源管理形成的開端。之后人力資源管理出現并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于企業當中,人力資源管理其實是由事務性的工作演變為技術性的工作。而現如今提倡的叫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顧名思義從戰略眼光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待人力資源管理。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的原則可總結為面向未來,以人為本。

人力資源管理重點在于人,而我們知道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因而制度是人力資源的起點,而企業文化是人力資源的高點。人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企業創立之初,尋找合適的員工或者合伙人,是以才為先還是以德為先?一部分觀點認為,要以德為先,因為人一旦走上歪門邪道,他的能力越強對企業的危害越大,但這忽略了企業管理的作用,特別是企業中對人的管理主要以對績效負責來考量,所以蔡老師總結出一幅對聯,準確的概括了企業選人的標準,上聯是“德才難兼備都是普通人”,下聯是“適合是標準莫以好壞分”,橫批三個字“看情況”。但企業管理者需要做到的一點是,員工的優點可用缺點可控,這樣生動有趣的知識講解給學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起學員們的熱烈掌聲。

蔡老師講到企業管理是一門科學系統的知識,領導者想用好這門學問需要必備三種重要的思維,分別是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這是衡量工作任務、人的特點、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系統配合性的一整套完整打法。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但是蔡老師強調的是“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所以人崗匹配的制度顯得格外重要。人崗匹配有三個主要的維度:專業技能和崗位要求是否匹配,特長優勢和崗位特性是否匹配,發展潛力與崗位深度是否匹配,領導者在選人用人的時候思考好這個問題,往往能避免一些不適合的情況發生。
人力資源管理光有領導者做好的一面還是遠遠不夠的,員工同樣在企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自然的萬物是五光十色的,人的性格特征也是多種多樣的,蔡老師根據陰陽五行和老子的道家學說把員工分為了五型。金代表力量型,木代表分析性,水利萬物而不爭代表和平型,火代表活潑型,而土代表綜合性,在明白自己對應著哪種類型之后,便能更好地理解同事之間的差異,用包容的眼光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我們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往往很擔心,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這時蔡老師給我們的普通員工提出五點合理化的建議,經過長時間檢驗行之有效。第一,了解上級的行為類型,建立主動有效的上下級工作配合關系。第二,掃除上級的管理盲區,主動匯報及時復命。第三,同時呈現問題和解決方案,最好是AB方案還有附上推薦的原因。第四,有選擇的占用上級的時間和資源,金字塔管理的要點叫做結論前置。第五,承諾了就要做到,牢記不要過度承諾,最好超值交付的道理。
真正的學習是一種修正行為,蔡老師建議學員不光要吸收知識做好筆記記錄,更要緊的是把學會的一些方法帶到工作中去不斷檢驗,修正自己行為的不足之處,這才是本次課程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