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管理不僅有可行性報告,更應該有不可行報告,可行性報告論證項目可行,不可行性報告要找出項目存在的隱形風險,論證不可行。隱形風險論證的越多,越有助于項目成功,將風險控制在項目可行性分析階段。于洪波老師國學功底深厚,帶領大家從孔子、老子、孫子、韓非子等古代圣賢的思想里學習企業經營項目管理之道。

于洪波老師結合具體案例從立項、計劃、執行、監控以及收尾與后評價講述項目。從項目立項之始到項目收尾后評價,中間的每一項環境及應該注意避免的風險,于老師都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講述,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了刻板嚴謹的項目管理課程。同學們紛紛表示這兩天在于老師的課程上收獲很大。
課程精彩語錄
1.項目計劃不可能天衣無縫,執行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所以必須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監控。
范圍控制、進度控制
成本控制、質量控制
溝通控制、風險控制
采購控制、干系人控制
變更成本
2.彼得定律:通向地獄的道路總是鋪滿了善意,所有的職位最終都會被不勝任的人占據。
如何走出彼得定律籠罩的陰影?
打破官本位,實行職務職級雙軌制。
盡可能讓每個人做自己既喜歡又擅長的事,并持續得到激勵。
3.項目產生于需求,需求要經過確認,確認的需求要生成多方案,面對多方案要進行謹慎地選擇。選擇最佳方案后,要進行正確的定義,在項目定義的基礎上要進行立項。
WBS解決了干什么?不干什么?確定了項目的范圍,反映了系統的思考。PDM解決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確定了活動順序,反映了統籌安排。CPM所有路徑持續時間最長的路徑叫關鍵路徑,最長路徑決定最短工期。
4.戰略是靠項目來展開來推動來保證,作為企業的領頭人,一定系統學習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戰略管理是正確的方向,項目管理是科學的方法。
成功=正確的方向指導+科學的方法。
這是一個不斷變化、快速迭代的時代;這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產品為王的時代。渠道、品牌、門店稱霸的時代已經過去,產品創新——已然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無法回避的必由之路。
7月14日新浪網第一任產品總監王雷老師帶來——突破轉型瓶頸:企業指數級成長戰略制定與落地課程。

課程大綱
指數級的時代給企業轉型升級帶來哪些機會?
企業突破轉型瓶頸,實現指數級成長的關鍵方法是什么?
如何制定保障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的戰略和機制?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跨越哪些阻礙?
課堂伊始,王老師用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案例引入主題,我們的企業已經進入指數級時代。數字化的到來使指數級增長成為現實,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為數據驅動是大勢所趨。企業要從數字化角度研究創新發展新模式、發現新價值、提升新能力。
幾乎對所有人來講,創新都是一件極端困難的事情。我們不是唯一能夠想到好主意的人,而我們真正的能力是理清所有出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并且付出行動。企業實現指數級成長需要三管齊下:思維方式、創新技能和核心機制。
那么企業如何突破轉型瓶頸,實現指數級成長呢?
1.趨勢是最大的賽道 ,要聚焦“價值”,洞察企業宏大愿景和定位
2.找到企業成長的“停滯點”,產品創新突破轉型困局
3.企業價值倍速增長的商業模式設計
4.商業模式引爆市場的可行性驗證
一個公司的發展必須站在戰略的角度上進行思考,進行全面系統的考慮,實際落地的戰略指引和與之匹配的組織資源的保障,是企業快速轉型和指數級發展的強大支撐。
商業社會的規則正處于劇烈的變革之中,我們所熟悉的競爭場景不斷被顛覆;之前相對穩態的生態系統通過更加頻繁的解構、重組釋放出新的生產力。如何跨越企業轉型過程遇到的阻礙?
1.“規模”思維打破認知偏差
2.如何應對來自原有“成熟”業務體系的阻力?
聚焦新興市場
從CEO那里獲得直接的支持
從現有組織中邀請非職業經理人來為新組織效力
完全獨立于原有的體系和政策
3.轉型升級本質上是二次創業,用我們踩過的坑幫你提前做好規避
如果事情很容易,那么它早就被別人完成了。
如果你無法在現有的競爭中取勝,那么就想辦法改變規則。如果你無法測量它,那么就改進它。
動得越快,時間流逝就越慢,壽命也就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