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19年,“一帶一路”已經從寫意畫進入到工筆畫階段,人才更是決定性的關鍵。隨著“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企業對目標國政治、經濟、法律、財稅等領域缺乏了解,專業人才的匱乏成為企業“走出去”最大難題。為落實《“十三五”國際產能合作指引》關于“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辦、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承辦“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旨在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依濱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的再平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六年來取得成果豐碩。通過實施“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國家政策、深入了解合作國投資環境、精準對接重點項目、搭建“抱團出海”的平臺,在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不斷激發越來越多的合作意愿,取得越來越實的合作成果。這也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啟動實施“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的初衷。希望各位企業領導能通過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收獲知識,收獲經驗,收獲機會,收獲友誼,以更加自信從容的姿態帶領企業揚帆遠航,走向“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羅漢主席提出,希望通過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的系統學習,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領軍人才,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速度得到舉世公認,發展質量明顯提升,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在引領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行穩致遠,是企業家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不管是央企學員,還是民企學員,都要自覺承擔國家振興、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做得更實。希望大家在“領軍人才”平臺上提升自己的視野和境界,增強自己的判斷分析能力和實務本領,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央企、國企、民企加強協調配合,合作出海,更好地提升“一帶一路”項目質量和效益。
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主任謝陽軍介紹,當前,“一帶一路”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國家通過“六個抓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包括推動和落實空間布局、重大產能合作項目、資金支持、政策支撐、委省協同機制、抱團出海等。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強調企業戰略融入國家戰略,無縫對接,同頻共振,希望學員們謀劃“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好項目,探索抱團出海的新模式,并帶動更多企業參與其中,成為在“一帶一路”上高高飄揚的旗幟。
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同學會會長、博威能源集團董事長劉浩,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四期一班班長、中建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國際工程管理分公司總經理劉青分別代表領軍人才同學會和往期學員發言,為新學員們介紹同學會發展情況,分享學習體會,并送上衷心祝愿。
中交二航局結構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永忠作為新生代表進行發言。他表示,在當今世界,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終身追求。對于即將開始的一年學習時光,希望能夠精準了解國家“一帶一路”最新政策和“走出去”戰略,在今后工作決策和事業布局時,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切磋企業的管理心得、分享管理成果,在今后的事業中能夠相互合作,共謀發展,攜手出海。
“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國家政策、深入了解合作國投資環境,促進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精準對接重點項目,不斷激發合作意愿,取得更多務實成果,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提供人才支撐。
項目自啟動至今,已為中國企業海外公司與項目培養人才近700名,通過課程學習與各種交流活動,有利于促進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精準對接項目合作,取得更多務實成果。未來,將有越來越多企業家通過這一平臺合作發展,共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