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6日,北豐商學院企業CEO研修班的《變的策略—變動環境中的企業戰略思維與創新》課程在北大開啟,商學院專門邀請到了管理學博士、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戰略執行6+3理論體系的創立者、企業文化落地“鉆石模型”創立者、管理者“六級進階、三力修煉”能力開發體系構建者、北豐商學院訪問學者劉洪兵老師進行講授。
劉洪兵老師在談到變動環境中的企業戰略思維與創新時,首先讓同學們明確方向比努力重要,方向錯了,前進就是倒退,努力就是浪費;路徑比資源重要。局是一個靜態系統,勢是一個動態系統。每一次技術革命,必將引起企業結構和企業形態的深刻變革,必將帶來管理模式的改革。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大數據必將導致管理與領域的巨大變革。劉洪兵老師認為,對企業管理而言,大數據既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由技術引發的管理革命。作為信息革命的產物,大數據正在悄無聲息地重塑企業管理生態,改變企業管理理念,創新企業管理手段,最終必然開創企業管理的新局面。
對于近期引發熱議的996問題,劉洪兵老師說到管理不到位,員工才談996;管理到位,員工不會和領導談996。管理需要反思,劉洪兵老師分析,對于每一個員工,企業管理者應該找到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找到他們擅長做的事情,然后盡量把每一個員工安排到他們喜歡做、擅長做的崗位上,幫助員工找到自己舒服的工作姿勢。
一個人做喜歡做的事情和擅長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往往是他們最大的動力。一個好的公司和組織,是最能夠平衡公司和員工的個人發展的。找到最好的雙贏狀態,是最長期和最高效的保持員工斗志的方式。
劉洪兵老師說到,戰略是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結合自身能力和資源,沿未來的時間軸,設目標、選路徑的過程,以達到創造獨特客戶價值、保持可持續競爭能力與盈利水平的效果。動態、周期、資源、挑戰、競爭、價值,成為制定戰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什么是戰略?企業戰略是統一的認知,戰略的本質是企業中高層的群體適用模式。
劉洪兵說到,戰略思維作為總覽和駕馭全局的思維方式,是一項科學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戰略思維的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審時度勢。“審”就是觀察、思索、研究。“勢”就是國內外的大局和大勢,把握時代要求,大力拓寬視野。審勢的重點是對自身的種種問題及條件做出優劣對比分析,科學的解決實際問題,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劉洪兵老師說變動環境中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戰略。戰略包含三個內涵:定位、路徑、連貫性行動。企業的戰略必須要回答三大戰略問題: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到那里?這三個問題一旦發生錯誤就是方向性的錯誤,方向性的錯誤是很難挽回的錯誤!戰略哲學三個要素:使命、愿景、價值觀。使命是為什么存在?它讓工作變得有意義,使命是能帶給核心客戶、社會、自然的人文價值。劉洪兵老師提到,中國有兩家企業的使命是值得揣摩的,第一個是阿里巴巴,第二個是百度。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百度的使命是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國際上迪士尼的使命很簡單,但卻非常明確,它的使命就是創造快樂;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讓所有訪問人受益。使命不是為了掛在墻上展示,而是企業骨子里真正堅信的東西。
企業愿景體現了企業家的立場和信仰,是企業最高管理者頭腦中的一種概念,是這些最高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的設想。企業愿景也不斷地激勵著企業奮勇向前,拼搏向上。何謂企業愿景?是指企業的長期愿望及未來狀況,組織發展的藍圖,體現組織永恒的追求。企業愿景是企業的發展方向及戰略定位的體現,聚焦企業管理八大領域,快速提升CEO自身領導力及管理能力,并借此達到推動企業成長的目的。
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在追求經營成功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是企業領導者與企業員工判斷事物的標準。企業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核心。組織的領導者和全體員工對企業的運作活動、組織及其員工行為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是各層員工廣泛接受的、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
劉洪兵老師結合豐富的實例,用大家耳熟能詳的事件進行闡述,讓企業管理者根據實例,結合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能力資源配置,周期性地對自己的企業實施戰略假設、運營、動態檢驗和修正。
課程的最后,劉洪兵老師讓企業管理者確保公司戰略與外部環境、內部能力資源的動態配置平衡,并兼顧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持續、機動和靈活的調整。公司戰略調整后,企業管理者也必須從戰略轉型方向與路徑選擇;戰略描述、衡量、協同、管理;戰略共識與迭代以及戰略轉型管控與執行糾偏等方面著手,擺脫“習以為常”的戰略慣性,做到身心合一。
小 結
——如何進行企業戰略思維管理與創新?
——一句話總結: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