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學是所有營銷方法之母,也是營銷管理的公理假設基礎。
當你了解到你的客戶思維模式和習慣時,你可以輕易的找到有效的營銷手段,創造性的使用你的資源與智慧,靈活的運用會使你找到快速營銷增長的鑰匙。”
3月16日-17日,此北豐商學院品牌戰略與營銷策略研修班的《消費行為學與營銷策略》課程,專門邀請到中國量化管理專家和消費者研究專家王瀚駿教授,帶領營銷班的同學們從營銷的本質出發,探討如何通過營銷改變消費者的態度,最終改變消費者行為。深度分析消費者行為學,研究消費者需求,助力企業產品研發,為企業營銷指明方向。
本次課程旨在幫助企業管理者了解消費者的思維模式、習慣,解析寶潔等名企消費者行為分析的方法,為企業營銷開啟新思路。
此時正值北京初春,營銷班的同學們熱情踴躍,王瀚駿教授也“不負眾望”,用詼諧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為大家帶來了強烈的視聽體驗,現場笑聲、鼓掌聲絡繹不絕。
1、營銷的本質
王瀚駿教授講到營銷的本質是改變客戶與消費者的態度,改變合作伙伴的態度,同時也要改變員工的態度,當這些觀點態度都得到改變后,才能進一步改變客戶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想要改變客戶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首先需要了解客戶的需求,這就涉及到營銷中很重要的一環,量化管理,即以市場調研數據為基礎,對營銷進行過程量化分解并對過程中關鍵的決策點及操作流程,實行標準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我們在描述需求時,要量化,要有畫面感,不能是模棱兩可的東西,場景化的需求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場景化需求最好的獲取方式就是體驗和觀察。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了解需求的特點,需求是一種理想與期望,也就是用戶的理想與期望,在制定需求時我們要發掘用戶的深度需求,同時需求也有遞進的特性,比如一對戀人,現在的需求是鮮花和巧克力,之后的需求更多是奶粉和尿不濕,最重要的一點是需求會在用戶的行為中充分體現,這也是我需要研究消費行為的重要原因。
2、消費者行為學
王瀚駿教授在課程中提出:
感知、認知、行為以及環境因素的互動過程,是人類履行生活中交易職能的行為基礎。 它包含三層含義: 消費行為是動態的、它是互動過程 、它涉及交易。
研究消費者行為是為了發現改變人們行為的方法和規律。包括量化復雜的心理狀態與過程;了解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發現不同人群的行為邏輯;建立刺激與行為之間的對應關系。
對企業來說,賣點是某種產品區別于其他產品的獨特性質。而概念是營銷者提供給消費者,使之購買自己品牌產品的一個理由。
王瀚駿教授表示,營銷的最高境界是在潛在顧客心智中實現差異化,從而獲得認知優勢。
課上,王瀚駿教授還向營銷班的同學們分享了他此前任職百事可樂的營銷經歷,以自身案例,分析營銷的奧秘,同學們受益匪淺。
營銷班的同學們在收獲歡笑的同時,也更深刻認識到關于營銷本質,規律性的知識。市場、營銷的本質就是買賣,站在市場的角度,賣什么產品都是一樣的。
王瀚駿教授通過專業的理論講解和豐富的案例分析,為銷售提供了“理念、方法、手段、模型”,在實際銷售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授課教授:王瀚駿——▶北豐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企業平衡量化管理理論創立者、▶原美國百事可樂市場總監
小 結:
——怎樣營銷?
——一句話總結:洞悉消費行為學,營銷策略才能所向披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