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29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國剛老師為北清智庫國學37班主講《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司馬光歷時19年,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資治通鑒》。康熙皇帝曾為該著作留下107條批注,毛澤東精讀17遍,曾國藩稱其為最好的經世治國之書。《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張國剛老師結合當今形勢,層層深入、生動形象地深入剖析。

晨讀文章節選自《孟子》中的部分篇章,篇幅不長,但都蘊涵著重要的人生智慧。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幾位同學領讀,我們跟讀,然后再一起讀一遍譯文。大家在朗讀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獲,幾位同學用心地談了一些本次晨讀內容對自己的啟發。


張國剛老師生動形象地講解,用自己沉淀數十年的人生智慧點撥同學們如何觀成敗、鑒是非、知興替、明規律。

荀子曾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認真堅定的眼神,學而不已的為學態度,企業家學員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在鼓舞著我們。我們一起努力靜心沉淀,彼此激勵不斷前行。

張國剛老師課堂上專門設有“教學相長”的問答互動環節。同學們的問題提前打印到紙上,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課程進行中,張國剛老師會針對所講內容提出相關的歷史問題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解,國學37班同學們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同學課間把晨讀內容工整地書寫下來,文字所傳達的人生智慧與書法所帶來的樂趣,想必定是讓這位同學樂在其中了。
李同學和王同學課間非常認真負責地發書,讓同學們簽名,曹同學積極地志愿環保班級環境,真要為同學們的擔當精神和默默付出點贊👍
關于我們國學37班,此刻還想再寫點兒什么。
每天晨誦一篇《孟子》的篇目,發音頻與同學們共同學習,37班同學一起堅持日拱一卒。石同學每天堅持學習《孟子》并堅持日思一處,并在班級群里與大家分享。7月28日全天的課程,石同學仍在堅持思考,堅持把正能量傳遞給大家。29日課程結束后,石同學和胡同學夫妻二人連夜趕飛機回家,著實辛苦,然而石同學在當夜的凌晨12:15分依然把自己的【日思一處】分享給同學們。這股強勁的學習勁頭兒真的讓我們很感動,深受鼓舞的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
王同學堅持每天早上把【財經早餐】新聞分享到班級群,為王同學點贊👍


同學們的感受和心聲對于班主任、班級和北清智庫真的很重要。同學們的心聲和建議是我們永遠的前進動力。侯同學和呂同學的學習感悟分享給大家。


感謝張國剛老師兩天的精彩主講,正如張老師在《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我們熟讀這種殘局,我們就能下棋了;我們熟讀歷史,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讀《資治通鑒》,知歷代興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誨人,可以知道而樂”。
一束鮮花,謹表國學37班全體同學的一份感恩之情,老師您辛苦了。

今天是7月31日,看看6月30日的那些話語,感慨時光飛逝,感恩同學們的堅持🙏🙏🙏我們一起努力,日拱一卒,不負時光,不負己。
北清智庫國學37班9月課程通知如下,如果您對國學文化感興趣,歡迎您的加入。我們靜候天下有緣之人,一起素心學習,靜心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