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號,在這深秋時節,又迎來了清華大學集團管控班上課的日子,清晨,上課的途中,同學們漫步在校園,感受著校園的寧靜與靜美,從外界喧囂的氛圍中找尋那一縷平靜。自上次課程,同學們已有兩個月未見,此次見面,分外親切。同學到達教室,互相問好,聊一聊最近發生的時事、趣事,心情格外舒暢。
今天的課程安排是張老師的《資本運作與企業上市策略》,資本運作對于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強大的助推器。縱觀世界上眾多著名企業的發展史,有一個明顯的規律,那就是許多企業都是從產品經營起家,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在行業內達到一定水平和規模時進行資本運作,經過公司上市、企業并購、戰略投資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段,加強產品經營或者介入其他行業開創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強做大。經過一天的學習,同學們收獲頗多,不僅對上市的條件和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認識到上市對于企業和社會的現實意義。
下午課后,班主任張老師邀請cims中心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林鍹老師參與班級沙龍講座《漫談工業4.0》,張老師對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分別做了詳細闡述分享。同學們對工業信息技術的發展表示非常驚嘆,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
晚上的班級聚餐安排在九號會館,吳曉翔同學從新疆帶來了家鄉的有機葡萄酒供大家品嘗。隨著聚餐進程的推進,同學們觥籌交錯,互相祝愿,鄰桌之間往來敬酒,相談甚歡,很快,餐桌上的美食被一掃而空,新老同學互相介紹,分外開懷。
24號,天氣晴朗,秋風習習。課程安排是熊老師的《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新形勢下商業模式與傳統模式的不同,要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優勢,就必須要創新,結合本身企業的實際情況,也結合市場的需要確定合理完善的方案,并分步實施。熊老師的課啟發了同學們關于互聯網新的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
25號,課程安排是路老師的《集團企業品牌管控策略》,路老師是著名營銷戰略與品牌運營專家,是中國眾多成功企業的幕后導師,他的營銷理論和實踐深刻影響著當代企業,中國上千家成功企業接受過他的咨詢與指導。一天的學習中,切割營銷、品牌意識深入到同學們的思想中,被同學們評為專業、有思想高度的好老師。
學習感言:
1、花兒感謝陽光,因為陽光撫育它成長,今天我要感謝集團管控班培訓組老師,讓我們有機會聆聽熊老師對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精彩解讀。俗話說得好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適應時代的企業。所謂成功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但是當下作為企業怎樣借助大數據時代,認真分析自己優劣式,利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思維,找準企業定位,剖析客戶的痛點與癢點,迅速調整企業的競爭策略,以差異化,使我們的企業在新時代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基業長青。最后體會用一段話來概括。通過自己所學的,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抓住互聯網+信息時代,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使我們企業以制度流程化,流程標準化,標準信息化為基礎,實現我們企業明天更美好。
2、聽完熊老師的課程,我覺得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就是毛澤東思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論士、農、工、商乃至敵方陣營,都團結起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具體方法老師講了很多,比如聯結行業上下游,比如跨行業整合,比如聯姻擁有大數據資源的互聯網企業及高科技公司,用“利益對方、利益眾生”的思維,設計“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商業模式,形成“共享經濟”……這不就是“毛澤東思想”嗎?
3、做企業就是做品牌,做品牌就要扛起第一/唯一這面旗,磨好“不同”這把刀。
三口為一“品”,有品才有牌。如何讓那么多人口口相傳?心心相印,老實、純樸、本色示人、直接說實話是不行的,因為在消費的世界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沒有完美的企業產品,只有“不同”的企業和產品,要想當第一,先號稱“第一”,“第一”不成就“唯一”,總有一天是“第一”。對于新興行業、技術行業、牌子眾多的行業尤其適用,有了“第一/唯一”的牌子就有了“定價權”,品牌溢價才能有人買單。
路老師最打動我的地方在于“復雜問題簡單化”,漫長奮斗簡約化,要想成為江湖上的老大,要么踢老大的館,要么新立門戶……